元宇宙探索院元宇宙探索院

逃离铁窗,只需一副VR眼镜?加州监狱的“虚拟”自由实验!

2025-03-31VR

嘿,朋友们!今天想跟大家聊个有点赛博朋克,又有点暖心的话题。想象一下,你被困在一个只有几平米的小黑屋里,日复一日,与世隔绝,连跟人说话都成了奢望。这就是“单独监禁”,听着就让人窒息,对吧?

但如果告诉你,有一种方法,能让你暂时“逃离”这个冰冷的现实,去看看泰国的海滩,逛逛巴黎的街头,甚至体验跳伞的刺激……你相信吗?而且,实现这一切,只需要一副VR眼镜。

这不是科幻电影,这是真实发生在加州监狱里的故事。一个叫做“Creative Acts”的非营利组织,正在用虚拟现实(VR)技术,给那些身处高墙之内,特别是被单独监禁的人们,带去一丝不一样的色彩。

冰冷高墙内的“虚拟”窗口

我们都知道,监狱,尤其是单独监禁区,是个极度压抑的地方。文章里提到一个叫Royal的女士,在6x11英尺(大概也就2米x3米多点)的牢房里待了三周没出门,出来时手脚都被锁在桌子上。还有一位叫Carlos Ortega的男士,身高1米8,在那个像电话亭大小的“治疗模块”里体验VR,连转身都得小心翼翼,生怕撞到墙。

在这样的环境里,人很容易变得麻木、暴躁,与外界脱节。Creative Acts的创始人Sabra Williams就说,她听腻了那些服刑几十年出来的人,感觉自己“像降落到了另一个星球”。世界在变,但高墙内的人却被隔绝在外。

怎么打破这层隔阂?VR似乎成了一个“理想的工具”。

不只是看风景,更是疗愈心灵

Creative Acts的项目不是简单地让囚犯们看看风景、过过眼瘾。他们的项目通常为期一周,每天四小时。参与者戴上VR头显,体验各种场景:

  • 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: 从泰国的市场、古迹,到巴黎的埃菲尔塔,甚至是滑翔伞体验。让久困牢笼的人们重新感受世界的广阔和美好。Royal说,体验完泰国之旅,感觉就像护照上盖了个章一样真实。Ortega则是在看到埃菲尔铁塔周围的普通人生活时,内心受到巨大冲击:“我想像那样生活,我值得拥有,我欠我自己的。”

  • 重返“人间”的预演: 项目还专门制作了一些反映出狱后可能遇到的挑战的场景。比如,出狱当天走出监狱大门、参加工作面试、和家人共进感恩节晚餐(还模拟了可能发生的冲突)、甚至去约会。这简直是“出狱模拟器”啊!项目负责人Major Bunton就分享了他自己的恐惧:害怕在超市刷卡付不出钱,被人发现自己曾是囚犯。通过VR预演,帮助他们提前处理这些复杂的情绪和潜在的冲突。

  • 直面“触发器”: 有个参与者Daniel Garcia,在VR里体验洛杉矶拥挤街道被人撞到时,感到非常愤怒。但在VR引导下进行呼吸练习后,他开始冷静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冲突。他说:“我们很多人进监狱时,意识不到那些创伤经历带来的触发器,只会下意识反应。VR帮助我们识别了这些触发器。”

重点来了!看完VR不是就结束了。项目最核心的部分是,用艺术来处理VR体验引发的情绪。戏剧、诗歌、绘画……参与者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,表达、梳理、转化那些被VR“搅动”起来的情感、创伤和触发点。就像创始人Williams说的:“VR搅动情绪,艺术转化情绪。”

他们甚至会让参与者画“面具”:外面画社会如何看待他们,里面画他们如何看待自己。Garcia在他的面具外面写上“被谴责”,画上裂痕,代表他无期徒刑的身份;但在里面,他画了充满生机、无比明亮的日落。这种反差,让人动容。

“虚拟”体验带来的真实改变

你可能会问,这玩意儿真的有用吗?还是只是昙花一现的心理安慰?

数据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。据Creative Acts统计,参与了VR项目的单独监禁囚犯,违规行为减少了96%!在Corcoran州立监狱,一个为期一周的项目结束后,参与者的违规次数从735次锐减到1次!效果惊人到什么程度?监狱甚至因此关闭了四个单独监禁楼中的一个!

除了数据,更动人的是人的改变:

  • Royal出狱后,仍然会用项目中学到的呼吸法来化解冲突。

  • Garcia坚持冥想,想象着日落。

  • Magana开始和以前从不搭话的人打招呼,他说“我们在打破文化的界限”。

  • Ortega出狱后,生活走上正轨,参加互助会、上学,甚至自己也创办了一个叫“捕梦者”的项目,想要抓住以前错过的梦想。他说自己变得“在不适中也能感到舒适”。

听着这些故事,感觉VR和艺术真的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他们内心紧锁的门,让他们重新学习感受、表达、连接,甚至开始疗愈。

科技入狱:蜜糖还是砒霜?

当然,任何新事物都会引发争议,尤其是在监狱这种敏感的环境里。

有人质疑,给监狱引进平板电脑、VR这些技术,会不会变成公司牟取暴利的新渠道?会不会加剧对囚犯的监控?会不会只是治标不治本,反而掩盖了监狱系统本身的不人道?甚至有人批评Creative Acts与监狱系统合作,认为这无法真正帮助到囚犯。

创始人Williams也承认这些担忧。她说:“任何东西都可能被用来作恶,总会有人从进入监狱的任何事物中赚钱。但对我来说,给里面的人带来的好处,超过了这些问题。” 她强调,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技术。Creative Acts坚持由有服刑经历的团队成员来引导体验,并结合创伤知情的艺术练习。至于和官方合作,她的理念是:“你想做对的事,还是想做出改变?不把体制内的人包含进来,你无法做出深层的文化改变。”

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。一方面,我们渴望看到改变,希望科技能带来一丝人性的光芒;另一方面,又担心它被滥用,成为粉饰太平的工具。

虚拟之光,能否照亮现实?

读完这个故事,我内心挺复杂的。VR技术给这些几乎被社会遗忘的人们打开了一扇窗,让他们在虚拟世界里感受自由、处理创伤、预演未来,甚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行为改变。这无疑是充满希望和人情味的一面。

但同时,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质疑的声音。技术本身是中立的,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和背后的系统。当VR体验的场景,其实就在高墙之外的咫尺之遥,这本身就带着一丝讽刺。

或许,Creative Acts的尝试,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证明:即使在最绝望的环境里,人依然有改变的潜能,而艺术和科技,可以成为激发这种潜能的催化剂。

但这终究不能替代真正的自由和公正的社会环境。希望有一天,我们不再需要用VR去“模拟”自由,而是能真正生活在一个更少隔阂、更多理解和支持的世界里。

你觉得呢?VR进监狱,是未来的趋势,还是一个美丽的泡影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!